這些年,藉由中東國家的出版品紛紛問世,我們得以有機會揭開這些陌生國度

的神秘面紗,雖然不難從作品中讀出他們身陷炮火、饑餓、暴虐、恐懼與悲苦

命運的糾纏,但我相信從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,莫過於他們在尋求人性尊嚴與

生命價值的過人勇氣。就我個人有限的閱讀體驗中,不乏憾動人心的精彩故事;

半自傳體方式的呈現更為普遍,其中無論是作者虛構的故事或自身的遭遇,我們

始終是個聽眾,聽作者講述一則與我們的生長環境有天壤之別的故事,它常令人

感動好久好久。

如今讀《我們一家陌生人》,則是一番不同於以往的新體驗。與其說是作者拉加.

薛哈德的自傳,我倒覺得更像回憶錄,而且是為他父親寫的回憶錄。文中沒有

戲劇性的曲折情節;沒有前呼後應的鋪陳佈局。可想而知,這不是一部深具故事

張力的通俗小說,但它卻是確確實實的歷史記載,薛哈德父子正是參與這段歷史的

證據,而我們則是這起歷史事件的見證人。

 

一九四八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「以色列國」,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從此

失去家園與未來。本書作者拉加的父親阿齊茲在雅法是一名律師,外婆是大飯店的

千金,外公是法官,來到拉姆安拉外婆的避暑別墅暫住,原只為了當時不穩定的局勢

在此避風頭,沒想到三個禮拜後以色列建國,並宣告其領土超過聯合國保留給猶太人

的範圍,雅法也涵蓋其中。

當時尚未出生的拉加,自始至終未曾去過雅法,但在他成長的過程中,從外婆對昔日

天堂般生活的追憶;父親化悲憤為力量的尋求和平共存,彷彿有個神聖使命的枷鎖套在

自己身上。他以父親為榜樣,鞭策自己努力跟上他的腳步,然而心底深處有個不同的

聲音告訴自己:除了取悅父親並爭取他的認同,我究竟該如何為自己定位呢?

 

展讀前,我並未預期它會與以往所讀過,以中東國家為背景的故事有多大差別,可一頁一頁

讀來,儼然是一部以色列的建國史,或者應該說是巴勒斯坦人一夕之間淪為難民的悲劇。

其中因為作者拉加.薛哈德與父親皆為律師,在以色列佔領下,巴勒斯坦有如一國兩治的

法律,所衍生的問題與衝突,自是書中相當重要的環節,並且父子倆為重新建設一個民主、

有尊嚴的法治國家各持不同的政治理念,從而深入探討以巴關係的緊張情勢的發展經過,

皆佔據書中高比例的篇幅。就這部分,我個人讀來確實有些吃力,畢竟從我們懂事以來,

媒體上時而報導的中東戰爭從未停過,他們究竟為何而打?又是誰打誰?其實我始終

一頭霧水。

所幸尚未腦殘的我,當機立斷先Google一下,詳讀了以色列的建國過程後,再回頭研究

這家陌生人時,我不得不讚嘆,這本書該列為全世界中學生的教科書(聰明的老師只需

稍加說明)。

 

除了知識性的收穫,作者將人們失去國土、尋求歸屬感的悲慟,一字一句寫來有如一首

泣血悲歌。他將自己對於父親的崇拜、仰慕到敬畏以及從未說出口的愛,其中複雜矛盾的

情緒轉折,讀來令人感觸極深。在一個男孩的成長過程中,父親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兒子

的第一個偶像,更是他的學習範本。拉加的父親,其偉大的情操與高尚的人格,正是造就

日後拉加為巴勒斯坦人爭取自決人權的最佳典範。這段細膩刻劃的父子情,為這部有點沉重

的歷史記錄增添了些許溫暖,也是拉加為父親留下的最美好的回憶。

 

 

 

 

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pro/184168.asp 

 

感謝金石堂與聯經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

 

此文同時發表於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young570611/article?mid=7775&prev=7786&next=7743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