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則關於茶道美學與生命的故事。
「茶道」也許我們並不熟悉,但我們都知道,日本茶道的緣起,可追溯到由
中國傳入的品茶──在日本大時代的獨特環境下,融合宗教、倫理、哲學、
美學所昇華的文化藝術。那麼,對於「美學」我們就能掌握一二嗎?我個人
以為,美學更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大學問。很多時候我們錯以「漂亮」的表象
這是一則關於茶道美學與生命的故事。
「茶道」也許我們並不熟悉,但我們都知道,日本茶道的緣起,可追溯到由
中國傳入的品茶──在日本大時代的獨特環境下,融合宗教、倫理、哲學、
美學所昇華的文化藝術。那麼,對於「美學」我們就能掌握一二嗎?我個人
以為,美學更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大學問。很多時候我們錯以「漂亮」的表象
再讀契訶夫,思路能從他的字裡行間慢慢轉彎。即便一百多年過去之後,契訶夫
筆下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,其存在的病態現象,從人類文明神速精進後的今日社會
看來,未必有多大改善,因此作家依舊像個醫者,繼續批判、挑戰新時代的社會
病症,然而,我相信契訶夫必定是現今眾作家引為典範的最佳代表。
『人生是個嚴厲的老師。她會先來個隨堂考。然後才開始上課。』
如果我們不是認真的學生,也許會抱怨生命中的不幸,是上帝混亂隨機的抽樣示範。
然而,人生中所有的遭遇除了有成堆的巧合碰撞,事情的發生確實都有原因。
很多時候要在事情發生之後,那些原因才會從承受苦難、歷經失落的過程中一點一滴
浮現出來……。
從書名不難推斷,這若不是一本推理小說,起碼也脫離不了懸疑主題,即便書封上那隻
死到臨頭仍渾然不知的笨牛,還真是拙的可愛。可當我拿到書,差點沒栽個大跟斗。
這非但不是一本小說──當然更別提懸疑推理了──它確實是被歸類在我這輩子從不碰
的勵志叢書裡。
我始終認為,只有兩種人不讀心靈成長書(勵志書),其一:主觀意識很強的人。
年初第一次接觸英國「文壇教父」馬丁.艾米斯的作品──《夜車》,當時直覺作者
不按牌理出牌的行徑令人咋舌外,文中隱含對完美人生的諷刺,最是教人嘆為觀止。
然而,《時間箭》的經驗才真正創下史無前例的閱讀挑戰,我想恐怕也是後無來者了。
由此不難看出馬丁.艾米斯勇於突破極限的過人能耐。
去年首次接觸芬蘭國寶級作家亞托.帕西里納的第一本中譯版小說《遇見野兔的那一年》,
其獨特的生命價值觀與脫軌的黑色幽默筆觸,令人莞爾之餘,不禁也教人重新省視起自己
的人生觀。當得知第二部中譯本問世,說什麼也不能錯過。
《當我們一起跳海》仍舊談生命的轉折,顯然此書的主人公沒在那一年遇見野兔,走到人生